另一种地下采煤方法,是长壁开采法,占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生产。这种方法使用横跨400至600英尺的煤层(长壁)的切割机。这台机器上有一个旋转缸钨钻头切下煤,而后煤炭送入输送系统,再由其带出来的矿井。屋顶由大型钢铁支持,附于机器。由于机器向前推动,屋顶支撑也前进。近80 %的煤炭开采可使用这种方法。
其余百分之十一的地下生产,是由传统的采矿用的炸药法,爆破后煤炭被移除。
显然,第三种的挖掘成本更低,但是如果你把死掉的一个人作为无限大的社会成本的话,第三种绝对最高!问题是,社会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,不是由煤老板承担的,更严格的说,这种情况下,社会成本是狭义的,是死者家属承担的成本。
就好比环境污染一样,是无限大的社会成本,而且是广义的。这个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,如果社会把这个成本转移到企业身上(通过税收),那么会怎样呢?
一、如果是直接税
一、如果是直接税
二、如果是间接税
科学家在技术上一直在寻找安全生产的方法,在寻找绿色生产的方法;经济学家也不能闲坐,难道要设置一个制度吗?
显然的一个现实是,技术越先进、越安全、越绿色,成本越高
而经济学家提出的建议原则只有两个:
财政出钱搞研究:是专门设立机构研究,还是在企业中研究
财政出钱补贴企业:是通过税收减免、还是通过现金补贴、还是其他的方式(buy-to-get)
管理学家会认为,选择一种最好管理的方式
经济学家会认为,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方式
但是,效率好坏是和管理好坏有关的。经济学家的意思是,选择一种好管理的,容易到达目标的方式,这种方式在统计上会显示出优越性。 如果这是简单的逻辑,那么经济学家可以转业了。那经济学家还可以做什么呢?如果连细节都指出的话,肯定是不可行的,因为执行政策的人不是经济学家,而是官员。 经济学家的想法是,我给出框架,不管是多么缺脑子的官员来做,都会达到那种结果。这种想法看上去很天真,但很诱人。但事实证明,一个经济政策结果如何,往往和官员的素质有关,和官员的执行有关。
假如经济学家给出方案:
企业买设备的话,财政补贴你80%。而傻逼的企业家确实去买了,去财政局申报的时候,他却以种种理由卡你:你上次的税还未交;现在财政没钱;领导还没有批;你的情况还没有了解清楚;你的产品不在补贴范围内;……
企业购买设备,先向财政要款。第一,这不符合现实做法;第二,可能吗?
政府强制购买先进设备。和政府有关系的煤老板不用买;没有关系的现在也要去攀关系。坦白讲,煤老板和政府官员是不可能没有关系的。
政府免费未企业换设备:企业觉得麻烦;官员会等企业来找自己,从中牟利
政府补贴研究所搞研究。补了N多钱都没起色。还不如向国外购买。没有市场的情况下,技术是不会进步的,而对于安全、绿色生产设备的需求却是强制的。强制的需求是投资需求类型,是不会形成新的均衡的。
研究所研究出的产品,怎么卖呢?还是直接送企业呢?
外部性是人类灭亡的唯一理由
回复删除